整理/河北日報記者 馬彥銘 制圖/孫濤
對生物醫藥企業而言,只有按下創新的“快進鍵”,才能實現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變革。
研發投入是衡量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。近些年,石藥集團研發投入逐年大幅增長:2021年研發費用首次超過30億元,2022年研發費用達到39.87億元,2023年研發費用高達48.3億元,占營收比例持續穩定上升。
持續大手筆的研發投入,支撐石藥集團建起納米制劑、mRNA疫苗、單抗、雙抗、小分子、長效微球制劑等八大藥物創新平臺,在研創新藥項目130余個。在國際知名咨詢機構今年評選出的最新一期全球制藥公司管線規模25強榜單中,石藥集團連續第二年上榜。
近日,記者走進石藥集團,探尋這家大型綜合性制藥企業的創新密碼。
8月2日,石藥集團中央藥物研究院研發人員在進行試驗準備。河北日報記者 趙杰攝
打開新窗口
應用mRNA技術開展生物醫藥創新研發
6月25日,石藥集團發布公告,其首款基于mRNA-LNP的嵌合抗原受體(CAR)-T細胞注射液已獲批在國內開展臨床試驗。該產品為全球首款獲批臨床試驗基于mRNA-LNP的細胞治療產品,是石藥集團在細胞治療領域布局的首個重要成果。
7月11日,石藥集團宣布其呼吸道合胞病毒(RSV)mRNA疫苗已獲批在國內開展臨床試驗。該產品的研發進展在國內屬于第一梯隊,目前國內尚無針對RSV感染的疫苗上市。
很多業內人士認為,mRNA技術將給生物醫藥帶來革命性變革,未來的應用場景不可限量。去年以來,應用mRNA技術開展生物醫藥創新研發,石藥集團新動作不斷。
“研發mRNA疫苗,為我們的創新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。”石藥集團首席科學家李春雷說。
2023年3月,石藥集團自主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(SYS6006)率先在國內獲得緊急授權使用。與普通疫苗相比,mRNA疫苗可以產生強大的體液免疫、細胞免疫以及長時間的免疫記憶,且僅需病毒基因序列,無需獲得活病毒,就可以快速設計、研發及生產。
當時,國內布局mRNA疫苗的創新藥企不在少數,為何石藥集團能夠率先獲得突破?
李春雷說,這得益于石藥集團深厚的技術積累。
開發mRNA疫苗,其關鍵技術是用脂質納米顆粒(LNP)將mRNA封裝并且安全有效地送進機體細胞。早在2004年,石藥集團就已進軍包括脂質體在內的納米制劑技術領域。經過多年研發,石藥集團在脂質體制劑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,并在我國首次實現把脂質體制劑技術授權給歐美藥企。
為開發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,石藥集團調動一切資源,在國家和省市相關部門大力支持下,僅用一年多時間,就實現新型核酸脂質納米顆粒載藥技術平臺的建立,構建了從研發到商業化的系列生產線。
石藥集團還投入巨資針對產業鏈薄弱環節進行技術攻關,并與設備制造商等共同進行配套設備聯合創新,突破了一系列“卡脖子”技術,推動了我國mRNA疫苗產業鏈的協同跨越。
開發一個新藥,開啟一扇新窗。通過開發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,在mRNA藥物從研發到生產的全產業鏈環節,石藥集團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,為后續創新藥物研發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李春雷介紹,mRNA藥物非常適用于防控快速突變的病毒。目前,石藥集團已有帶狀皰疹病毒(VZV)、呼吸道合胞病毒(RSV)及腫瘤等預防性和治療性mRNA疫苗在研。在細胞治療領域,通過mRNA遞送技術變革細胞療法,可省去從患者體內分離細胞、在體外進行工程化改造的繁瑣過程,將為更廣泛的患者群體提供治療希望。
業內專家表示,mRNA產品在靈活性、成本和開發速度方面具有優勢,這個新興領域的未來一片光明。
8月5日,石藥集團歐意藥業114生產車間員工在自動裝箱線上操作設備。 河北日報記者 趙杰 攝
全鏈條協同
夯實每個環節的競爭力
隨著技術的進步,衡量一個藥企的創新實力,不再局限于產品,而是多方位的綜合創新能力。其中,研發人員是一個參考指標。
石藥集團已建成一支逾2000人的國際化研發團隊,通過分別位于石家莊、上海、北京及美國新澤西、加利福尼亞等地的國際一體化研發中心,聚焦抗腫瘤、精神神經、心血管、免疫與呼吸、消化代謝和抗感染等重點治療領域開展創新研發。
此外,國際化的研發視野和布局在當前環境下愈發關鍵。當前中國生物醫藥產業規模達到全球第二,隨著人才、資本、技術的流動,在鏈條的創新環節開始顯現中國實力。其中石藥集團的馬來酸左氨氯地平是中國首個獲得美國FDA完全批準的治療高血壓的藥品。納魯索拜單抗注射液為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IgG4亞型全人源抗RANKL單克隆抗體。
目前,石藥集團創新藥實行中美、中歐雙報。有14個簡略新藥進入美國、歐洲等規范市場,每年出口10億美元,在中國醫藥制造企業中排名第一。7個產品專利授權國外企業,合同金額約40億美元。另外,石藥集團還有18個產品開展海外臨床試驗,其中用于治療急性脊髓損傷的ALMB-0166是全球同類首創。
一款新藥的研發流程一般包括立項研究、臨床前研究、IND(新藥臨床試驗申請)、臨床試驗、NDA(新藥上市申請)、上市等。業界曾一直流傳“雙十”的說法,即新藥研發需要耗時十年,耗資十億美元。事實上,當前新藥研發的時間和資金成本都已更高。漫長的過程、昂貴的成本、極低的成功率,讓很多企業對創新望而卻步。石藥集團的做法是夯實每個環節的競爭力,從最早的藥物分子發現,到臨床,再到產業化,做全鏈條的創新協同。
以脂質體藥物研發為例,石藥集團先后自建了30多條生產線,以滿足小試、中試和放大生產需求,為孵化新產品提前布局。部分設備要閑置幾年時間,沒有任何效益,但為了創新需要仍不惜投入。
創新正當時,收獲已在路上。預計未來5年,石藥集團將有近50款創新藥申報上市。
7月2日,石藥集團研發與創新委員會石家莊研究院制劑研究一所所長李彥輝(左)和同事一起分析納米脂質體粒度檢測試驗結果。河北日報記者馮陽攝
強化使命感
研發生產更多“中國藥”
生物醫藥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。李春雷認為,對醫藥企業而言,更應有家國情懷,要強化使命感,通過創新夯實產業基礎,以更新更好的產品奉獻社會。
石藥集團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38年的八路軍晉察冀軍區衛生材料廠。回顧發展歷程,石藥集團成長壯大的每一步,都與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。在不同時期,通過產出質量優良、能夠滿足人民健康需求的藥品,企業得以實現良性發展。
隨著生命健康需求快速增長和生物技術加速演進,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已步入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。“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的創新方向必須跟隨國家政策的導向,結合臨床需求,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術突破。”李春雷說。
心懷“國之大者”,石藥集團一直堅持研發方向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,針對薄弱環節強鏈補鏈,不斷提升競爭力。“比如mRNA技術,就是企業緊跟國家需求加速布局的,已經實現了全產業鏈原輔料、關鍵設備的國產化,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。”李春雷說。
在臨床需求層面,石藥集團堅持著眼于滿足未滿足的臨床需求。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快,中國的疾病譜正在發生深刻變化,一些重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、癌癥等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。石藥集團加大了在慢性病長效藥與抗腫瘤藥物方面的布局,向基因治療和細胞治療等新興領域發起沖擊。同時,還積極參加國家集采,讓老百姓用得上、用得起“中國好藥”。
石藥集團的研發團隊認為,創新的關鍵是加快突破核心技術,要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科技,拿出更多“硬核”產品,依靠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。只有這樣,才能為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提供堅實科技保障,作出應有貢獻。
“‘做好藥,為中國,善報天下人’是我們始終秉持的理念。我們將把創新作為責任,繼續致力于新藥探索,努力研發生產出更多更好的‘中國藥’。”李春雷表示。(河北日報記者 馬彥銘)
■記者手記
鼓勵更多原創藥物的研發
近年來,在創新研發上的高投入和戰略布局,讓石藥集團底氣十足,并令業界矚目。
今年6月,石藥首款基于mRNA-LNP的嵌合抗原受體(CAR)-T細胞注射液(SYS6020)獲準在國內開展臨床試驗。在mRNA藥物領域,石藥正加速布局。
同樣是在今年6月,石藥自主研發的一類生物新藥PD-1抑制劑恩朗蘇拜單抗注射液正式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。該藥物通過分子構型的創新性改造,具備持久、安全、增效三重優勢,為未來宮頸癌的臨床治療提供了有意義的思路和方向。
創新研發就像“吃著碗里的,看著鍋里的,想著地里的”,也就是生產某個產品的同時,還要研發第二代、謀劃第三代,這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。
石藥創新藥管線布局多元,且在每個研發階段都投入重大資源。2023年,石藥的研發費用達48.3億元,進入了全球企業研發投入500強。“有投入,不一定有收獲,但沒有投入,一定沒有收獲。”研發人員表示,研發工作得到大力支持,讓他們創新的動力更強、熱情更高。
基礎研究是生物醫藥發展的源頭活水,新機制的發現、新靶點的篩選,都要依賴生命科學的原創性突破。目前,全球生命科學正呈現全面突破、多點開花的新趨勢,基因編輯、生物合成、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。在這種情況下,發展生物醫藥產業,必須增強緊迫感,多渠道增加研發投入,激發科學家的創新活力,鼓勵更多原創藥物的研發。
從以生產維生素和抗生素等原料藥為主的傳統藥企,到不斷有創新藥申報上市且研發管線產品儲備豐富的創新型藥企,石藥的轉型之路證明,唯有依靠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。
河北是生物醫藥產業大省,全省生物醫藥規上企業達480家。近年來,國家及河北省出臺了鼓勵創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,為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省內創新型藥企不妨根據自身實際,借鑒石藥經驗,加強與國內科研院所、臨床醫院合作,推動臨床研究科技成果轉化,讓更多創新想法變成幼苗、幼苗變成產品。
當前,河北省各級各相關部門正不斷健全工作推進機制,在研發、準入、生產、使用、支付各環節加強全鏈條支持,切實營造有利于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環境。相信在全省各級各部門及相關企業的共同努力下,河北生物醫藥一定能實現產業大升級、發展大突破。(馬彥銘)
責任編輯:程涵
相關新聞
-
- 2025/06/10
- 石藥創新SYS6040抗體偶聯藥物獲得美國臨床試驗批準
-
- 2025/06/04
- 石藥中諾泰州公司獲評“江蘇省先進級智能工廠”
-
- 2025/05/20
- 石藥創新SYS6010(CPO301)抗體偶聯藥物獲得美國FDA快速通道資格
-
- 2025/04/17
- 石藥創新烏司奴單抗3期臨床研究結果在皮膚科頂刊發表